2025 年 OpenAI 第三届年度开发者大会 DevDay 在旧金山落幕,会上公布的数字格外耀眼:ChatGPT 周活用户达 8 亿,平台开发者超 400 万,API 流量每分钟 60 亿 Tokens。但比这些数据更震撼的,是 OpenAI 对产业链的 “虹吸效应”—— 一批关联企业股价应声暴涨,一个围绕 OpenAI 的 “Open 链” 已悄然成型,即便英伟达这样的巨头,也只是链条中的重要一环。
股价狂欢:OpenAI 成 “造富引擎”
开发者大会后的资本市场,上演了一场 “OpenAI 概念股” 的集体狂欢。2025 年 10 月 6 日,AMD 股价开盘跳涨超 30%,最高触及 215 美元,最终收涨 23.71%;被提及与 ChatGPT 集成的 Figma,盘中最高涨 16%,收涨 7.4%;在线学习平台 Coursera、营销服务商 HubSpot、云服务商 Salesforce 等,股价均有不同幅度上涨,就连玩具制造商美泰,也因与 OpenAI 达成 Sora 2 合作,股价跃升近 6%。
这场暴涨并非偶然。此前甲骨文与 OpenAI 签订 3000 亿美元合约,单日股价暴涨 36%,市值增加近千亿美元,创下 1992 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;AMD 与 OpenAI 曝光 6 吉瓦算力协议后,股价突破 230 美元创历史新高,连续三日累计暴涨 43%。两年前,OpenAI 还需微软 CEO 站台,如今已凭借自身影响力,让 “沾边即涨” 成为产业链常态。
“Open 链” 成型:分层结构清晰,持续扩容
“Open 链” 的模式酷似苹果 “果链”—— 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紧密供应链,成员共享增长红利。如今这一链条已形成明确分层,且仍在不断拓展:
- 技术供应商层:直接为 OpenAI 提供核心技术支持,如 AMD(算力合作)、甲骨文(云服务)、英伟达(GPU 供应与投资),以及新加入的三星电子、SK 海力士(均参与 OpenAI 5000 亿美元 Stargate 星门计划)。
- 生态集成层:将 OpenAI 技术嵌入自身应用,包括 Figma、HubSpot、Salesforce 等,以及近期通过 Apps SDK 入驻 ChatGPT 的Booking.com、Spotify、Zillow 等企业,用户可在 ChatGPT 内直接调用这些服务。
- 间接受益层:为链条提供基础设施支持,如与 AMD 合作的封测企业通富微电、PCB 厂商胜宏科技等,均随 AMD 股价上涨而跟涨。
巨头的加码更凸显链条分量。英伟达 9 月宣布分阶段向 OpenAI 投资最多 1000 亿美元,同步供应数百万块 GPU,首批 100 亿美元将在协议签署后启动,首个吉瓦系统 2026 年下半年部署;OpenAI 自身也在加速融资,截至目前已筹得超 500 亿美元,最新二级股票销售估值达 5000 亿美元,还计划发行数百亿美元债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。
核心逻辑:需求方掌控供应链,愿景驱动资本循环
OpenAI 能快速构建 “Open 链”,核心在于掌握了 AI 时代的 “话语权”—— 以 “技术 + 资源” 绑定模式,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。
其权力来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用户规模,而是对 “算力” 这一稀缺资源的巨大、集中需求。在算力紧缺的当下,OpenAI 用 “订单换权益” 的方式低成本控制产业链:与 AMD 达成 6 吉瓦算力合作时,获授最多 1.6 亿股认股权证(每股 0.01 美元),若完全行权将持有 AMD 约 10% 股份;甲骨文拿到 3000 亿美元合约后,仍需从英伟达采购芯片,形成 “OpenAI – 甲骨文 – 英伟达” 的资本闭环。
支撑这一切的,除了当前需求,更有 OpenAI 描绘的未来愿景。长期看,其目标是构建对人类有益的 AGI(通用人工智能);短期则有 ChatGPT 向 Agent 进化、Sora 2 引爆消费级市场等落地进展 ——Sora 2 邀请制下首周下载量破百万,远超 ChatGPT 首周成绩。而 Sora 2 背后是恐怖的算力消耗:麻省理工估算,生成一段非高清 AI 视频的算力,是高清静态 AI 图片的 700 倍,且算力需求随视频长度呈二次方增长,这为 GPU、云计算等上游企业提供了 “确定性” 商机。
OpenAI CEO 奥特曼直言:“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远超单个公司能力,需与从电力供应到模型分发的全环节企业合作。” 这种合作模式,本质是 OpenAI 以自身需求重塑产业链,让伙伴们相信 “跟着 OpenAI 就能分一杯羹”。
隐忧:泡沫之下,狂欢能否持续?
“Open 链” 的繁荣,实则建立在 “未来预期” 之上,潜藏着不小的风险。
首先,OpenAI 自身尚未盈利,ChatGPT 与 Sora 2 的商业路径仍不清晰。奥特曼承认,Sora 目前无具体创收计划,仅提及部分收益将与版权所有者分享,但收益来源(广告或用户付费)尚未明确。其次,资本循环依赖 AI 热度维系:英伟达投资 OpenAI、OpenAI 向甲骨文下单、甲骨文采购英伟达芯片,这种闭环一旦失去 “AI 高增长” 的预期支撑,便可能崩塌。
更关键的是,“Open 链” 成员的增长高度依赖 OpenAI 的订单与估值。若 AI 热度退潮,OpenAI 估值缩水,英伟达、AMD 手中的股权价值将下跌,财团抵押贷款面临风险,供应商股价可能暴跌,整个产业链或将遭遇连锁冲击。
眼下,“Open 链” 的狂欢仍在继续,但所有人都清楚:这场盛宴的前提,是 AI 并非泡沫。
文章来源: